首页新闻动态工作进展

质标所研究团队在生物毒素快速检测与控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

发布人: 发布日期:2024-03-01 15:54:21

近期,质标所生物毒素与品质评价研究团队在综合性期刊1区TOP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(IF:10.7)在线发表了题为“A core-shell AuNRs@BUT-16 nanocomposite for enhancement SERS detection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deoxynivalenol”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应用一锅法制备了一种核壳AuNRs@BUT-16多功能纳米材料,该材料兼具拉曼光谱信号增强和高效吸附DON毒素的优势,进而实现了粮食中DON毒素的快速、高敏、无标记检测与同步去除。

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(DON,又名呕吐毒素)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。DON具有严重的胃肠道毒性、免疫抑制、肝脏毒性、生殖毒性等,已被FAO和WHO定为最危险的自然发生的食品污染物,被国际癌症机构列为3类致癌物。DON极易污染玉米、小麦、大麦等粮食类作物,是粮食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,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。全球监测报告显示,80%的粮食中均存在DON污染。2020年我国粮食中DON检出率高达98%。因此,建立粮食中DON污染的新型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,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及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

AuNRs@BUT-16的合成及用于DON的脱除和SERS检测

基于此,本研究应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核壳AuNRs@BUT-16多功能纳米材料,实现了粮食中DON污染的快速检测与高效去除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(SERS)技术具有快速、高灵敏度和无需特异性识别元件等优势,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污染物的快速检测。其中,金纳米棒(AuNRs)是一种较为成熟的SERS基底,但由于热力学扩散作用导致DON与AuNRs表面接触不充分,导致检测灵敏度较低。为了解决该问题,将对DON具有高效富集作用的MOF材料与AuNRs复合,不仅可将DON捕获富集到AuNRs表面,从而增强SERS信号,提高检测灵敏度;同时还具有高效去除DON的优势。研究结果表明,AuNRs@BUT-16可在水相和80%甲醇中对DON的去除率高达97.6%和70%,基于SERS传感技术对DON的检测灵敏度为3.87 ng/mL,满足我国对玉米、小麦中DON污染限量(≤1000 μg/kg)的检测要求。在此基础上,应用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AuNRs@BUT-16纳米材料对DON毒素的吸附机理,其主要作用力为氢键。本研究通过制备核壳AuNRs@BUT-16多功能纳米材料,首次建立了同时脱除和SERS快速检测粮食中DON的新方法,显著提高了DON的脱除率和快检灵敏度,为粮食中真菌毒素的去除和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。

AuNRs@BUT-16对DON吸附机理研究

近年来,团队围绕生物毒素控制与品质评价开展了一系列研究,先后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杰出科学家称号1人、北京市留学人才2人、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1人等称号;获省部级成果奖励3项,其中1项为第一完成人;发表SCI论文50余篇;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(成果转化3项);制定标准10项,获国家二级标准物质2项。

质标所科研助理陶晶和博士后王玉丹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王蒙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。该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。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(批准号KJCX20230217)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32372453)的资助。